1987年7月11日,地球人口达到了50亿。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1990年联合国根据发展计划署理事会第36届会议的建议,决定将每年7月11日定为“世界人口日”(World Population Day),以唤起人们对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的关注。
如何提升出生人口素质,避免新生儿出生缺陷?
出生缺陷是指婴儿出生前发生的身体结构、功能或代谢异常,是导致早期流产、死胎、婴幼儿死亡和先天残疾的主要原因。
1.一级预防指的是“病因学干预”,即在怀孕前及怀孕早期,通过普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实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政策,开展和接受健康教育,进行婚前、孕前遗传咨询和检查,来消除导致出生缺陷的诱因,避免出生缺陷的发生。如避免接触致畸因子。
2.二级预防是一级预防的补充,在怀孕期,通过产前筛查和产前诊断(如血清学筛查、超声筛查、绒毛膜取样、羊膜腔穿刺等),尽早将发生缺陷的胎儿检出,对于重大的缺陷,建议选择终止妊娠。
3.三级预防是在孩子出生以后,通过筛查来检出患有缺陷的孩子,进行治疗和康复,避免或减轻致残。
出生缺陷防治健康教育核心20条
广泛开展社会宣传和健康教育,普及优生健康知识和技能,提升公众健康素养是出生缺陷三级预防的重要内容,也是防治出生缺陷、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妇幼健康水平最根本、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1.禁止近亲结婚,降低遗传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2.准备结婚的男女双方应当主动接受婚前医学检查等婚前保健服务。
3.提倡适龄生育,避免高龄妊娠。
4.倡导计划怀孕,减少意外妊娠。
5.养成健康生活方式,科学备孕。
6.提倡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避免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7.计划怀孕的夫妇应该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
8.有遗传病家族史或不良孕产史的夫妇应该到医疗机构接受针对性咨询指导。
9.积极治疗自身疾病,维持良好孕育条件。
10.孕前孕期谨慎用药,必要时应当在医生指导下合理用药。
11.增补小剂量叶酸,预防胎儿神经管畸形发生。
12.地中海贫血高发地区的夫妇应当接受地贫检查。
13.及时建档立卡,定期接受产前检查。
14.孕期合理膳食、均衡营养,保持体重适度增长。
15.首次产前检查时应当接受艾滋、梅毒、乙肝筛查。
16.孕中期应当接受超声产前筛查,及时发现严重胎儿结构畸形。
17.孕前孕期应该接受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
18.新生儿出生后应当及时接受相关疾病筛查。
19.0-6岁儿童应当定期接受儿童保健服务。
20.出生缺陷患儿应当及时接受治疗和康复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