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很快就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了,月饼吃多会腻,吃完适当运动运动身体还是很有好处的。今日小肥呆就给你们介绍一项全家都适合的运动――五禽戏。走,一起看看究竟是什么样的一种运动。
五禽戏是中国传统导引养生的一个重要功法,其创编者华佗(约145-208),出生在东汉末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其一生著述颇丰,但均亡佚。五禽戏是一套健身祛病的导引术,练习者通过模仿五种生物的动作来完成对五脏的调节。由于五禽戏的年代较为久远,经过数朝数代的演变,这套导引术已经出现数个版本。有些版本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全部练习完毕,小肥呆觉得现代人生活节奏很快,空闲时间也不富裕,又要保持健康的身体,所以今天在给大家这里介绍的是较为简单的版本,而且越是简单的越可能是真正的五禽戏,而较长的版本正是后来人不断添加的结果。
从中医的角度看
虎、鹿、熊、猿、鹤五种动物分别属于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对应于心肝脾肺肾五脏。人们模仿它们的姿态进行运动,正是间接地起到了锻炼脏腑的作用。禽戏的作用原理:通过肢体的运动以流通气血,去病长生。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
五禽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锻炼方式。它能锻炼和提高神经系统的功能,提高大脑的抑制功能和调节功能有利于神经细胞的修复和再生。它能提高肺功能及心脏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脏供血能力力,促进组织器官的正常发育。同时它还能增强肠胃的活动及分泌功能,促进消化吸收,为机体活动提供养料。
虎戏
自然站立,然后俯身,双手着地,用力向前跳跃同时吸气,落地后稍停,身体后缩并呼气,重复三次(此动作活动幅度较大,可量力而行)。跳跃三次之后,双手先左后右向前移动,同时双脚向后移动,头尽量抬起(吸气),稍停片刻可将头放低向前视(吐气)。
最后,先迈左手和脚,后迈右手和脚,向前爬行七步,然后后退七步。注意,在俯身爬行时,后腿膝盖不要过于弯曲,动作也不要过快。
鹿戏
和虎戏中一样四肢着地,头先向左转,尽量向左后看(吸气),停留片刻,恢复原位(呼气),同样的方法头向右转,重复左转三次,右转两次。先抬起左腿,然后左脚尽量的向后伸(吸气),停留片刻,恢复原位(呼气),同样的方法抬右腿,重复左腿伸展三次,右腿伸展两次。

熊戏
仰卧,双腿膝盖弯曲供起,同时双脚里离开床(最好不要在冰凉的地面上),双手抱住膝盖,头用力向上,使肩膀背部离开床面即可(吸气),好像做到一半的仰卧起坐一样,略微停止,先以左肩落到床面上(吐气),然后继续头颈用力向上,恢复刚才的姿势(吸气),这次以右肩下落(吐气),如此左右交替反复各七次。
起身,双脚放在床上,膝盖弯曲,就像坐在草坪上的姿势,双手反别按在左右两边,抬左手和右脚,用左手和左脚撑起身体,稍稍离开床面即可,然后换为抬起右手和左脚,反复片刻即可。这里的动作不宜过快,以免手腕受伤。
猿戏
可以找一个结实的门框,双手抓握门框,使身体悬空,做引体上向(向上吸气,向下呼气),重复七次。
先用左脚背勾住较为结实的横杆(门框有点危险),双手放开,头和身体随之向下,成倒悬姿势,稍停,身体向上,双手抓住横杆,换位右脚,反复左右交替各七次。
这些动作都需要较大的力量,危险度也比较高,应该量力而行。
鸟戏
鸟戏,自然站立,吸气同时抬起左腿,双手向上抬起至水平,像十字架的形状,尽量扬起眉毛,鼓足气力,好像自己要飞翔一样。呼气同时左脚回落地面,双手同样回落。同样的方法,左右交替,各重复七次。坐下,弯曲右腿,双手抱住膝盖,将右腿靠近胸口(吸气),稍停恢复原位(吐气),同样的方法,左右各七次。
双臂像小鸟展翅一样上下挥动七次,手臂要保持在身体的侧面上。鸟戏较为轻松,可用来做最后的放松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