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5-21日是第29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今年宣传周主题是“癌症防治 全面行动——全人群 全周期 全社会”。
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旨在积极倡导每个人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正确认识癌症、积极防控癌症,贯彻癌症三级预防原则,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主动参加防癌健康体检,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树立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的大健康理念,形成居民与患者全人群覆盖,个体生命全周期获益,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多层次、立体化癌症防治体系,实现全人群、全生命周期的慢性病健康管理,降低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癌症早诊率和生存率,遏制癌症危害,提升全民健康水平。
什么是肿瘤?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因为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也称赘生物。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又将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有包膜,膨胀性生长,摸之有滑动,边界清楚,不转移,预后一般良好,有局部压迫症状,一般无全身,通常不会引起患者死亡。
恶性肿瘤(癌)生长迅速,侵袭性生长,与周围组织粘连,摸之不能移动,边界不清,易发生转移,治疗后易复发,早期即可能有低热、食欲差、体重下降、晚期可出现严重消瘦、贫血、发热等,如不及时治疗,常导致死亡。
由于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不但临床表现不一,更重要的是预后不同,所以一旦发现体内出现肿块以及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
我国最常见的癌症有哪些?
我国最常见的癌症包括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子宫颈癌、甲状腺癌等。近年来,肺癌、乳腺癌及结直肠癌等发病呈显著上升趋势,肝癌、胃癌及食管癌等发病率仍居高不下。
癌症要如何预防呢?
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新鲜蔬菜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能够帮助身体抵御癌症的发生。
2.避免吸烟和饮酒:
吸烟和饮酒是癌症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应该尽量避免。
3.多运动:
运动能够帮助身体排毒,减少癌症的发生。
4.减少放射性物质的暴露:
放射性物质会对人体造成毒害,应该尽量避免接触。
5.注意饮食卫生:
食物中含有的细菌和毒素容易导致癌症的发生,应该注意饮食卫生。深加工肉类和腌制类食品限量食用,尽量少吃。
6.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有助于及早发现癌症,提高治疗效果。
7.坚持正确的生活习惯:
坚持早睡早起、少熬夜、保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癌症的预防。
8.适当晒太阳:
紫外线中的维生素D有助于抵御癌症,建议每天晒太阳15-2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