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核病是什么?
结核病又叫“痨病”,由结核杆菌引起,主要侵害人体肺部,发生肺结核。肺结核是长期严重危害公众健康的慢性传染病。
肺结核的常见症状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其他常见症状还有低烧、夜间盗汗、午后发热、胸痛、全身不适、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调、呼吸困难等。在很多人的印象里,被称为“白色瘟疫”的肺结核(痨病、肺痨)早已经销声匿迹,然而现实并非如此。
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外,肺结核在我国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中发病和死亡数排在第2位。如发现不及时,治疗不彻底,肺结核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甚至可引起呼吸衰竭和死亡,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肺结核的危害有哪些?
肺结核是慢性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治疗,会造成肺的损伤,影响身体健康、工作和生活,严重的甚至会危及生命。同时还有可能传染给亲人和朋友。得了肺结核,如果不坚持规范治疗,极有可能发展成难治的耐药结核病。病人一旦耐药,治愈率低,治疗费用高,社会危害大。
结核病是如何传染的?
肺结核是呼吸道传染病,很容易发生传播。肺结核患者通过咳嗽、咳痰、打喷嚏将结核菌播散到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菌的飞沫即可感染。
可是很多人就会有疑惑了,什么情况下自己会被界定为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呢?与肺结核患者共同居住,同室工作、学习的人都是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有可能感染结核菌,应及时到医院去检查排除。
如果我们出现咳嗽、咳痰两周及以上,或痰中带血丝或咯血等肺结核的可疑症状,应到医疗结构接受胸部影像学检查、痰涂片或痰培养等检查,由临床医生对病情进行综合判定,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如何预防结核病?
总的来说,要预防结核病的传播,首要任务是控制传染源,即及时发现和彻底治愈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其次是保护易感人群,为所有新生儿接种卡介苗,密切接触者接受结核病相关检查,给结核菌感染者中的高危人群进行预防性治疗。
此外,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以减少传播的可能,不随地吐痰、咳嗽、打喷嚏掩口鼻、注意人口密集场所的通风和环境卫生,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