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新生儿听力筛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损失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其目的是尽可能早地发现有听力损失的宝宝,使其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段之前就能得到适当的干预,最大限度地促进言语-语言和认知的发展。
2.为什么要对刚出生的宝宝进行听力筛查?
宝宝出生以后,一般情况下父母难以在1岁内发现其听力问题。多数孩子到了2-3岁不会说话时,才引起家长注意,但这时已过了早期干预的最佳时期,即使这时候进行干预,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水平仍会落后于同龄儿童。
3.听力损失对语言和学习能力有什么样的影响?
如果孩子出生后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音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言语-语言发育。轻者会导致辩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
4.所有的宝宝都要做新生儿听力筛查吗?
是的。我国现阶段首先推荐的是普遍听力筛查,因为只有这样才可以早期发现有听力损失的宝宝,并给予及时的干预,使其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不受影响。因此,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5. 如何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
宝宝接受听力筛查前,家长应该认真了解听力筛查的相关内容,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新生儿出生48小时至出院前接受听力初筛,未通过者于生后42天内接受复筛,仍未通过者3个月内转到指定的听力诊断机构接受确诊。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了听力筛查,3周岁内至少每6个月接受一次听力语言监测。
6.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安全吗?
目前采用的筛查技术是客观、快速和无伤害的。做听力筛查时,筛查人员会在宝宝安静或入睡时把特制的“软耳塞”放入宝宝的耳中,测试后仪器会自动进行“通过”或“未通过”的判断,只需要几分钟的时间就能完成。
7.如果宝宝没有通过听力筛查意味着什么?
宝宝没有通过听力初筛,提示存在听力损失的风险,应接受复筛或听力确诊检查。听力筛查没有通过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耳蜗或听神经受到损害或发育缓慢外,其他影响因素可能有:外耳道或中耳腔的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测试时宝宝不安静或呼吸音重;环境噪声等。
8.如果宝宝有听力损失该怎么办?
对确诊听力损失的宝宝,需要早期接受听觉干预。依据听力损失程度,在生后6个月内应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如助听器验配,听觉言语训练等,助听器效果不佳者早期植入人工耳蜗。
9.听力损失的早期干预效果如何?
确诊听力损失的宝宝,干预越早,效果越好。不管听力损失的程度是轻度或极重度,只要是智力发育正常的宝宝,一般在6月前接受干预和康复训练,宝宝的听觉语言能力可以得到快速发展,大多数能够通过听说交流,参与社会活动,基本上能达到正常同龄孩子的水平。哪怕是极重度听力损失的宝宝,只要早期发现,认真配合医生进行干预和康复训练,听觉语言发育能力和仅有轻度听力损失的宝宝是没有显著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