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多见于早产儿及低体重出生儿的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性疾病,是一种致盲性眼病,也是国际公认的需要做筛查的新生儿眼底疾病,对婴儿视力危害极大,轻者表现为血管异常,重者有可能出现视网膜脱离,导致失明。该病是可以治疗的,但治疗时间窗非常短,需要密切观察眼底,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2.怎么进行视网膜筛查?
检查前,医护人员会提前1小时给宝宝滴散瞳眼药水3-5次来扩大瞳孔,等瞳孔散大后,检查医生会给宝宝滴表面麻醉的眼药水,然后将宝宝放置在检查床上,由助手或者家属辅助固定宝宝,检查医生用专用小儿开睑器撑开宝宝眼睑,用儿童广域眼底成像系统进行眼底检查。
3.筛查对宝宝眼睛有没有伤害?
做筛查时,宝宝会出现哭闹,看起来很不舒服,很多家长怀疑检查对眼睛有伤害。其实,早产儿视网膜筛查是安全的,筛查所用广域眼底成像系统是一种客观的、无损伤的检查方法,操作简单快捷;筛查所用开睑器是婴幼儿专用开睑器,检查过程中虽有可能引起患儿不适,会有轻度压痕,眼睑红肿,但会很快恢复,对宝宝没影响。检查过程中宝宝眼球不居中,哭闹厉害时可能会出现结膜下少许出血,这种出血会在1-2周左右自行吸收,无需担忧。
4.有没有必要进行视网膜筛查?
新生儿常见眼底疾病包括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眼底出血,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家族性渗出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视网膜母细胞瘤、先天性视神经发育异常等,这些疾病如果能早期发现并干预,大部分是可以控制并治愈的,错过治疗时机,可能会致盲甚至危及生命,建议家长一定要重视视网膜筛查,特别是孕周低于34周,体重低于2.0Kg的宝宝一定要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筛查。足月宝宝也建议出生后28天内至少做一次眼底筛查,排除先天性眼底发育异常。
5.什么时候给宝宝进行视网膜筛查?需要筛查几次?
首次筛查一般建议在出生后4-6周或者矫正胎龄32周,对于广州市出生的早产儿(孕周37周以下)首次筛查免费。若首次筛查宝宝眼底发育正常,视网膜血管完全发育成熟,可无需复查;若检查结果视网膜血管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则需定期复查,一般2-3周复查一次,直至视网膜完全血管化或者矫正胎龄45周无可干预病变,方可终止筛查。
经过上述问题的阐述,相信宝爸宝妈们对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有了一定的了解,因为当前尚无有效预防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做法,只能做到早诊断和早治疗。如果医生告知“您的宝宝属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高危人群,需要进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请您务必按照医嘱,定期带宝宝到眼底筛查门诊检查,早期的诊断和治疗能有效减少视力损害。